德冠隆守护边防安全——全向雷视一体机方案

发布时间:2023-11-27 11:20:48

背景

      我国地域辽阔不仅有陆地边界、海岸线边界还有岛屿边界,边界总长度约在5万多公里。这条漫长的边境线跨越巍峨的大山,穿越辽阔的海洋,茂密的丛林和广袤的戈壁,与数个国家接壤。绵延复杂的边境线,对于边界线的防护成为了一大难题。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大国战略博弈从暗战到明争、世界战略格局正在发生巨变、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凸显、各国之间各种利益紧密交织在一起,存在着发生武装冲突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种非传统安全威胁不断涌现,对边界地区的安宁与稳定正在形成常态化的新挑战。

      边界安防是国家领土的第一道防线;边界安防是防范恐怖主义和跨国犯罪的重要手段;边界直接关系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直接关系国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持边境的安全和稳定对于国家的统一、领土完整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边界安防监控使国家能够有效捕捉来自外部的威胁,及早发现并应对潜在的恐怖主义活动、走私行为、非法移民和其他安全威胁。边界防监控不仅能够确保国内的安宁与稳定,还可以保护国家的经济利益和资源。

      在保安全和促发展两大背景下,边界安防急需一套既可以适应苛刻的自然环境,又可以应对复杂的社会环境的现代化边界防御手段。当前边界安防主要依赖于人员巡逻、设置栅栏及设置警戒标志,此方式存在受限于人力、无法主动防护、无法实时监控,维护成本高及受限于复杂环境和恶劣天气等不足,导致监控覆盖不全、巡逻效率低下,容易出现盲区,同时由于技术支持不足,防护设备可能难以应对新的非法越境手段,给边境安全带来不小的挑战。此外,长时间高强度的巡逻工作容易使人员疲劳,从而影响其判断和决策能力。边境地区的孤立性也使得在紧急情况下难以及时获得支援,使得边防人员的人身安全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综合而言,依赖人防和物防的国界安防存在诸多限制,难于应对复杂多变的边境安防诉求,边境安防迫切需要结合先进技术手段来提升监控能力、保障人员安全以及应对新型威胁的能力。

方案说明

      经过背景分析,本方案选用具有360°无死角的全向雷视一体机作为感知监控设备来提升国界安防效能。全向雷视一体机采用一体化结构设计,将超高清摄像机和高分辨率全向毫米波雷达传感器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该设备充分利用各传感器不同的工作原理、成像方式、波普范围、数据获取方式、数据信息内容等,通过AI深度学习和多角度、多层级数据融合,实现对检测区域内的目标、态势、环境进行精准感知和数据采集。此外,通过多数据融合方式使得设备的探测能力更强、探测距离更远、误报率更低、目标感知颗粒度更小、获取目标信息以及周围环境信息更全面、抗干扰能力更强,完善的多元数据融合处理使得单个设备可以同时跟踪多个有效目标,即使目标被短暂遮挡依然能够被准确跟踪而不丢失。出色的设计和先进的感知能力和抗干扰能力,使得设备可以实现对边境和海岸线的全天候监控,不受气候等因素的限制,有助于提前预警和迅速响应。设备支持完备的连接机制,使得设备可以相互互连和向外互连,提高了设备的扩展性、易用性、可维护性、安全性,还加强了设备智能化能力。通过此设备打造出集“智能感知、精准预判、动态追踪、远程指挥、快速处置”于一体的智慧边防系统平台。全面提升边防部队应用高科技手段管边控边的能力。这对于维护国家的稳定和经济建设的大好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出入境国门


海岸线边界


陆地边界

方案实施

        本方案实施的目标是边界地区、边防哨所、出入境口岸、无人值守边防站等地区进行全天候不间断实时监测。设备拥有卓越的场景适应性,能够灵活应对各种地理环境和需求变化,既适用于平坦的平原、也能较好应对干燥的戈壁、崎岖的山林,极寒的哨所、甚至坚固的海防线。每个雷达覆盖面积为方圆一公里,为了实现边界区域全覆盖两个雷达之间间隔距离900米最佳。单个设备采用单独立杆顶部的安装方式,安装高度在5-8米。全向雷视一体机通过科学、先进的手段集合而成,具有远距离探测能力、全天候工作、高速目标跟踪、精准的距离和速度测量、多目标监测跟踪能力,从而达到对可疑人物、车辆、船舶等重点目标实时监控、持续跟踪的效果。设备具有发现入侵目标及时报警功能,设备一旦发现异常目标,能够立刻进行变倍,拉进监控目标区域,同时智能保存视频并上传至指定监控客户端,并及时发出报警。通过全向雷视一体化系统平台为部队后方多层级应急部门提供警示信息,以便相关部门及时做出应急响应指挥。


设备布设/区域覆盖


系统平台结构

关闭

在线留言